综合性AI社区,引领 AI 技术交流与创新实综合性AI社区,引领 AI 技术交流与创新实综合性AI社区,引领 AI 技术交流与创新实

人形机器人或重新定义经济指标,中国市场商业化进程引发关注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的核心策略是将深厚的行业和宏观专业能力、全球网络及协作文化相结合,帮助客户识别能够带来超额收益的投资主题。在过去30年里,占比不足3%的股票主导了全球80万亿美元股票市场的市值增长。这些股票往往处于最重要的投资主题的核心位置。我们预计,随着市场逐渐企稳,2025年的四个关键主题——即人工智能(AI)为主导的技术扩散、长寿、未来能源和多极化世界投资——将再次占据核心地位,甚至加速发展。

我们常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过去两年主导美股增长的AI基础设施投资能否在市场复苏后延续?我们认为不仅能够延续,而且我们仍处于AI基础设施建设的早期阶段。随着AI驱动的生产力逐渐落地,我们预计受益领域将不断扩大。我们的研究表明,每10年就会出现一个新的计算周期,算力的可获得性及由此增加的总潜在市场规模(TAM)会增长十倍。按此规律,上一周期传统软件应用的CPU算力达到1万亿美元规模,意味着部署AI应用的GPU算力将拥有10万亿美元潜力。这一趋势已初现端倪——当前AI的早期资本支出是云计算同阶段的10倍。

当前AI渗透率仅为5%的背景下,主导早期AI市值增长的基础设施相关股票——如半导体、电力、冷却系统以及数据中心设备和设施——未来将能继续创造价值。早期AI资本支出主要由风险投资和现金充裕的科技公司的留存收益(即股权资本)资助,我们预计未来AI基础设施相关的资本支出将需要更高效的融资形式。无论是在公开还是私募市场,多形态信贷——涵盖无抵押信贷、担保融资、证券化和资产支持融资——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如此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是否合理?这取决于其能否实现生产力跃升的承诺。在全球40万亿美元的劳动力市场中,生产率每提高10%,就意味着每年可节省4万亿美元成本,这部分成本有望转化为企业收益。相比之下,10%的生产率提升只是大多数AI应用先行者的目标区间下限,新近公布的一系列企业举措展现出更大的雄心。我们通过对3,700家企业的AI布局研究,帮助投资者识别在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和日常消费品领域,具有议价能力、能保持生产力优势的AI应用先行者。

为了充分把握AI带来的生产力机遇,人工智能必须完成从由比特/字节构成的数字世界向原子/光子构成的物理世界的转换。未来二十年,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生产”的本质,并重新定义经济活动。如果在工厂里能像机器自主生产机器那样“生产”劳动力,且几乎不需要人工干预,那么包括抚养比率、退休年龄和人均GDP在内的传统经济指标将被系统性重估。

随着AI的物理载体逐渐清晰,投资者得以更全面地了解其潜在的颠覆性影响。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尤为迅猛,引发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美国致力于借助AI机器人实现可持续性制造业回流,然而关税和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市场对此目标能否实现的担忧。

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在一个日益多极化的世界中更是如此。尽管机器人已经能够熟练完成物料搬运等重复性任务,但在精细运动控制力、整合现实世界数据等方面仍然面临瓶颈。投资者可以关注软件开发所取得的突破,尤其关注那些正在经历供应链重构以及行业监管趋严的领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综合性AI社区,引领 AI 技术交流与创新实 » 人形机器人或重新定义经济指标,中国市场商业化进程引发关注

赞 ()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