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近期对 OpenAI 新推出的视频生成应用 Sora 发起强烈声讨,指控其对艺人权益构成严重威胁。这场风波源于 Sora 的技术特性与版权机制设计,暴露出 AI 发展与传统娱乐产业的深层矛盾。以下是事件的核心脉络与影响分析: Sora 是 OpenAI 于 2025 年 9 月 30 日发布的文本生成视频模型,支持用户通过文字或图像输入生成高保真视频,最长可达 60 秒。其核心功能包括: - 跨模态生成:可基于静态图像或文本描述生成动态场景,例如将《星球大战》角色图像转化为战斗画面。
- 版权争议机制:初期采用 “默认使用、可选择退出” 模式,即用户生成内容中若包含受版权保护的角色(如迪士尼 IP),除非版权方主动申请下架,否则平台默认允许传播。
- 快速商业化:上线一周下载量突破 100 万,ChatGPT Plus 用户可免费生成 50 次 / 月,Pro 用户(200 美元 / 月)享无限生成权。
- 角色滥用:用户通过 Sora 生成大量包含漫威英雄、皮卡丘等版权角色的视频,例如 “钢铁侠与蝙蝠侠街头斗殴”,涉嫌侵犯迪士尼、任天堂等公司的知识产权。
- 深度伪造威胁:Sora 的 “真人参考” 功能可基于艺人照片生成虚假视频,斯嘉丽・约翰逊指控 OpenAI 未经授权模仿其声音生成语音助手 “Sky”,引发公众形象权争议。
- 法律诉讼潮:迪士尼已致函 OpenAI,明确反对其使用迪士尼角色;美国电影协会(MPAA)要求 OpenAI 立即停止侵权,并警告将采取法律行动。
- 演员生存危机:Sora 可生成虚拟演员,例如用户输入 “生成一位金发女演员在法庭辩论” 即可自动生成视频,可能替代真人演员在广告、短视频等领域的工作。
- 行业罢工预演:美国演员工会(SAG-AFTRA)在 2023 年罢工中已提出限制 AI 使用的诉求,此次 Sora 事件加剧了工会与科技公司的对立。
- 收益分配失衡:OpenAI 初期未与版权方共享收益,用户生成内容的广告收入、会员费等全部归平台所有,被指 “剥削创作者劳动成果”。
- 授权机制博弈:好莱坞要求从 “选择退出” 转向 “选择加入”,即 OpenAI 必须提前获得授权才能使用版权内容。迪士尼明确表示 “无义务通过退出机制维权”,强调版权方的主导地位。
- 过滤机制升级:OpenAI 已移除 Sora 公共内容中的知名角色,并计划推出 “角色生成控制权” 功能,允许版权方定义其 IP 的使用范围(如禁止暴力场景)。
- 收益分成试点:宣布引入 “IP 分成” 模式,版权方授权的角色若被用户用于生成视频,可参与平台收益分配。例如,用户生成包含 DC 英雄的视频,华纳可获得广告收入分成。
- 训练数据模糊化:CTO 米拉・穆拉蒂称 Sora 使用 “公开可用数据和授权数据”,但拒绝透露具体来源,被质疑可能包含盗版内容。
- 集体诉讼压力:斯嘉丽・约翰逊等艺人已聘请律师,指控 OpenAI 侵犯公众形象权。纽约联邦法院正审理针对 AI 公司 LOVO 的集体诉讼,若胜诉可能影响 Sora 的法律地位。
- 行业联合抵制:创新艺人经纪公司(CAA)、威廉・莫里斯奋进经纪公司(WME)等顶级机构要求旗下艺人退出 Sora,并联合知识产权专家推动立法。
Sora 事件标志着 AI 从 “野蛮生长” 进入 “付费许可” 阶段。OpenAI 的 “IP 分成” 模式可能成为行业范本,但具体实施仍面临挑战: - 技术复杂性:需精确识别视频中的版权元素(如角色、场景),并分配收益。YouTube 的 Content ID 系统耗时十余年完善,Sora 的技术难度更高。
- 利益分配博弈:头部 IP(如迪士尼)可能获得更高分成比例,而中小创作者的权益仍需保护。
- 联邦立法推动:SAG-AFTRA 正在国会推动《联邦声音和肖像权法案》,拟将 AI 模仿艺人形象定为侵权行为。田纳西州已通过类似法律,禁止未经同意使用 AI 生成个人声音。
- 技术防御措施:好莱坞经纪公司与 AI 技术公司合作开发检测工具,可识别深度伪造内容并追踪侵权源头。
- 商业模式重构:AI 可能催生 “IP 授权 - 用户创作 - 收益分成” 的新生态,但需平衡创新与权益保护。例如,华纳将 DC 角色授权给 Sora,既控制 IP 使用又获取收益。
- 行业分化加剧:大型影视公司可通过授权获利,而独立创作者可能因 AI 替代失去工作,需依赖新的创作模式(如 AI 辅助剧本生成)。
Sora 事件揭示了 AI 技术与版权保护、艺人权益之间的尖锐矛盾。OpenAI 的 “IP 分成” 尝试虽为行业提供了新思路,但技术实现与法律合规仍是巨大挑战。未来,AI 内容生成需在 “创新自由” 与 “权益保护” 间找到平衡点,而好莱坞的集体行动可能推动全球范围内 AI 伦理与版权立法的完善。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