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4-7-2 05:03:37

AI直接生成内容不得超过20%,国内高校首次公开发布人工智能使用指南



“要携手人工智能,借助人工智能弥补自然人类的某些缺憾和不足;要驾驭人工智能,要用全面而多样的思维能力超越知识无限的人工智能;要实现智慧超能,在人类新文明的曙光中,获得幸福。”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在2024届毕业典礼的这段寄语在网络刷屏。

“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首先改变的是教育。”今年5月,在百万字人工智能小说《天命使徒》发布会上,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王峰就曾这样表示。

近日,王峰带领的团队又完成了一件“大事”——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与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学生使用指南》,成为国内高校公开发布的第一份生成式人工智能学生使用指南。联合发布会上,两家学院表示,这一使用指南目前适用于两家学院超过1400名在校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未来将不断推动更多跨高校、跨专业院校加入人工智能学生使用规范的共同建设。

大学课堂如何应对AI对人文创作带来的影响?王峰带领的文学计算团队今年以来在智能文学和文学地图绘制方向上成果连连:除了人工智能小说《天命使徒》,还有《西游记》数字文学地图上线内测。用王峰的话来说,“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的围墙已延伸至宇宙尽头”——随着人工智能深度介入教育,学习资源广泛可得,智能学习辅助无所不在,大学将从单向的学科知识传授转变为鼓励主动探索的殿堂,人工智能将成为重要的学习和科研工具。

去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与研究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指南》,呼吁各国政府通过制定法规、培训教师等,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

此次京沪两家高校传播学院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学生使用指南》提出,从事AIGC开发应用的学生需了解并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及伦理规范;学生在使用AIGC时需要遵守国家、学校和学院的学术道德规范。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一条规则是——使用AIGC时应进行标注,且直接生成内容不超过全文的20%。《指南》中表示,学生在符合学术诚信的前提下,可根据自身学业需要规范地使用AIGC。学生需要将AIGC直接生成的内容与学生个人的学术贡献分开,并明确标注AIGC在学生学业相关任务中的贡献。对AIGC直接生成内容的部分需标红,直接生成的内容不能超过全文的20%。在个人创作基础上进行润色、辅助编辑等行为不属于AIGC直接生成。

《指南》同时提出,学生对AIGC生成的内容要进行必要自查,对有争议的内容进行人工修正或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准确性、知识产权、数据隐私等。最终学生应对其提交的全部内容负责。如何使用AIGC,需要参考各院系结合学科特点制定的AIGC使用规定。对新闻传播相关学科而言,使用细则包括尊重知识产权、保护隐私安全、抵制虚假信息、维护网络生态、遵守教师课程要求。

“我们既不能‘神话’AI,也不能拒绝AI,而是要善用AI。”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任吴炯表示,AI可以成为学术科研助理工具,辅助创新,但不是直接进行创新。

有两年AI产品和游戏策划从业经历的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研究院研究生魏萱用“跳入水中”形容新一代对AI的态度,“相较科技本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科技的问题。”魏萱是王峰带领的AI文学写作团队成员之一,负责设计工作流程,“未来我们更多地要成为AI助理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这样的角色。”

“这份《生成式人工智能学生使用指南》经过学院学术委员会和教学委员的讨论、研究、审议。”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介绍。

王峰坦言,《指南》的出炉难点在于“没有比对标准,很可能在冒险”,目前规定的AI直接生成内容不得超过20%参照了论文查重率的要求。

“最令我们‘纠结’的是如何定义AI直接生成的内容,讨论最激烈的则是如何判断是否为AI直接生成的内容。”王峰直言,《生成式人工智能学生使用指南》与其说是考验学生,更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目前我们可以依赖的不完全是技术方法,还是教师的经验和人工甄别。我们希望这份《指南》传递一种学术科研的态度:可以使用AI,但必须诚信使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直接生成内容不得超过20%,国内高校首次公开发布人工智能使用指南